当今这社会,看似波澜不惊,实则内部杂草纷纭。家庭教育其实是对个人性格养成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。若是家庭教育得当,且不说成为社会之栋梁,民族复兴之希望,至少也会是性格纯良的公民;但若是不得当,其危害社会,定是人人唾弃的小人。
最近,孩童弑母一案吸引了社会的眼球。案件众说纷纭,孩子弑杀母亲后,一句“我杀的又不是别人,我杀的是自己妈妈。”凉透了旁观者的心。同时,又令无数家庭反思,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这样的孩子。家庭是一块净土,让孩子接受“批评教育”,还是“春风教育”,亦或是“蜜糖教育”,是太重要的话题。
在我看来,既是家庭,断断离不开“爱”。爱必然是不可或缺的,缺少爱的孩子,未来与人相处或多或少会有障碍,不懂得怎样关爱他人。弑母少年是一名留守儿童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纵使物质上充裕,但平日里少了与父母的交流,也是他会有如此举动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这就牵扯到我们国家一个积患成隐的一个群体,留守儿童。随着城市化展,会有更多的壮年选择在外打工,而子女则被留在老家。他们可能是迫于生活,想给孩子更好的学校教育条件选择远离家乡,却恰恰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家庭教育。更爱孩子的同时,反而忘了自己能够给予的最珍贵最朴实的东西——陪伴。令人可喜的是,国家领导人同样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在各大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创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,让孩子在父母身边长大。我们相信,未来随着更多孩子得以走出深山,和父母一起生活,他们享受爱的同时,也会创造爱。
爱不在全部理解,在于求同存异;爱不在热情似火,在于柔情似水;爱不在泛滥成灾,在于恰到好处。在家庭中,往往还有一种爱,它热情似火,泛滥成灾,它就是溺爱。溺爱更多的来自爷爷奶奶辈,再回头看弑母一案,少年的爷爷奶奶在邻居发觉异常打算报警时,竟为了保孙儿清誉而撒谎阻止报警。诚然,这样匪夷所思的行为大多数人纵使愤恨但也能够理解。其并不是存在即合理的光明正大,反而是愚昧自私的无知。这种施加在孩子孩子身上的人神共愤的溺爱,还不如不爱。物极必反,盛极则衰,过分的容忍只会助力罪恶的无下限。在家庭教育中,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的爱,进步有奖励,犯错有劝诫,有原则,不缺关爱,有理解,不缺陪伴,才能让孩子生活在春风之下。
知爱者谓我心忧,不知爱者谓我何求。
爱是风,爱是暖,爱是人间的四月天。愿在净土中埋下的种子,在春风下,在呵护间,破土而出,抽枝发芽,茁壮成树;愿在良好家风下成长的孩子,锚住爱,扬帆起航,乘风破浪,渡济星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