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言,是融入血脉的宗族联系;是盘旋脑海的文化载体;是蜿蜒心灵的乡土深情。推广普通话,请留一句方言寄情思。
在经济大步向前迈进、普通话推广普及的背景下,方言这件历史捧出的瑰宝逐渐褪色斑驳。也许有人会说:语言是用来交流的,只要不为交流带来障碍,方言消逝也没有多少坏处。但是,若我们的语言不再与扎根的土地相联系,我们的情感该何处寄托?
方言是个人的情感浓缩,方言融入个人的成长,浇灌出不同的个性。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不同环境的潜移默化,让语言的特色与我们的性格相互交融。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塑造了江南女子的温柔小意;东北大声直接内化于东北大妞的豪爽大气。方言,融入我们的性格,传递出我们对故乡的眷念。当我们说出一句故乡的话,故乡的景、故乡的人和事自然会浮于我们的脑海,带来一次次情感的洗礼。
方言,是同乡人的情感纽带,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体现。试想,当你远在他乡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之时,一句家乡话,会给你多少慰籍!方言,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,如蛛网一般,将来自同一片土地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。孤身在外的游子,未免会有一丝孤寂,若有一句方言,有同源之人的陪伴,这份孤寂该是会减轻许多。方言,是同乡情感的载体,是一方水土的呈现。
方言,是对特色文化的亲近,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。沪剧、粤剧、黄梅戏……这些多样的戏曲,多是以方言呈现的,传达的是对历史上的故事的领悟,是先民的劳作与生活。当我们讲出一句方言,领会一句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,一个区域的历史画卷便在我们眼前缓缓铺开。留一句方言,让我们可以以方言为媒介,架起与先民沟通的桥梁,体悟先人的喜怒哀乐。方言,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承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的亲近;方言,让一方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。
方言,承载这个人对故乡的深情;蕴含着同乡之人的温情,传达着对地域文化的恋恋之情……面对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,留住方言,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。让每一句方言在脑海里留下刻痕,让每一句方言在纸页上留下墨迹,让每一声方言留下婉转的音调。留住方言,传达情思,让我们携手同行。
让我们的语言与我们扎根的土地紧密相连,留一句方言寄情思,这是大树对土地的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