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张爱玲这本半自传的小说,如今的我已无法去描述。那临水照花之人是怎样用简直“声嘶力竭”而又“淡然无谓”的笔调来叙述自己最为黑暗而灿烂的一生,在记忆的洪流中也已无法考证。我只记得盛九莉为邵之雍写的那首诗。没有死生契阔,没有与子成说,如她所言,只是低到尘埃里,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,在尘埃里开出花来。
我喜欢盛九莉将邵之雍比作小玉佛那段,同时又强调是南朝那种细腰身的佛像。她戏言要将他供在案上,日日礼拜。她的玩笑话,时时却又在试探他。然而他又是诚实的,诚实的令她几近厌恶,他会为了她和两个妻子离婚,因为他是浪漫的文人;同时,他也会向她炫耀他的情史:和小康小姐,和日本女人,他美丽的前妻,甚至是第一任到死也没盼到他的原配。
张爱玲是盛九莉的原型。民国四大才女的封号加身,她却乐于做一个俗人。我爱她甚于林徽因等人,大抵正是如此。她爱胡兰成,哪怕他有妻有子,哪怕他比她大上15岁,她甘于为他奉献,做一个凡妻,以她的生命作汤汤的流水去淹没他。
盛九莉的身世也近乎是张爱玲的原型。初闻她是李鸿章的孙女,我也是惊异无比。然而她只是在笔下,在书里,安之若素,不悲不喜。显赫的身世,寂寂的流年,母亲出国离婚,后母虐待,弟弟的懦弱……她像凡人一般忍受,抱怨,报复,诅咒,选好自己的路,然后走下去。她可以洋洋洒洒地默写整本的《失乐园》,“逼着教授给从未给过的分数”;她可以在年少写出《我的天才梦》,将人生比作华美的袍。
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可怜人,书中盛九莉与邵之雍的爱情里,她却可怜而卑微。她爱那个男人,她会为了他带上头巾,装作乡下女人去看他,然后发现他只是感觉到丢脸,因为她晒得脱皮的红鼻子。
《小团圆》这个名字取得绝妙,盛九莉看过太多皆大欢喜的结局,戏中男主角娶得四美大团圆。然而那又只是戏,沧海桑田过去了,她留了下来,然后离开。算不上大团圆,而他们又有了各自的欢喜。
“青山上的红棕色的小木屋,映着碧蓝的天,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,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里出没,都是她的。之雍出现了,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……”故事的结尾是她的梦,二十年前的事,十年前的人。醒来之后她却快乐了很久。
然而读了多遍,岁月也过去了,我才发觉这才是最好的,皆大欢喜的结局。
毕竟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